[ 信息發布:本站 | 發布時間:2018-06-27 | 瀏覽:16034 ]
自1974年3月周恩來總理批準建造功率為30萬千瓦的壓水堆設計方案以來,我國核電研究開發和設計建造工作已經走過了三十年歷程。目前我國大陸已經有9套核電機組運行,裝機容量達到6990MW,到今年年底將有11套機組運行,總功率9110MW。2004年,國務院已批準了8套核電機組的建設。其中四套是第二代改進的項目,四套是第三代核電自主化的依托項目。2005年,又決定再開展四套第二代改進機組的建設前期工作。核電在我國已由起步進入了發展階段。
周總理在批準第一座30萬千瓦核電站核電方案時指出,建設這座核電站的目的不僅在于發電,更重要的是通過自主研究、設計、建造、運行,掌握技術,積累經驗,培訓人員,為今后核電在我國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今天,這個目標已基本達到。我國核電隊伍經過秦山、大亞灣(包括嶺澳)和田灣三個基地建設和總包出口核電機組到國外的鍛煉,已經有能力自主設計30萬千瓦和60萬千瓦的核電機組,基本有能力自主設計100萬千瓦的核電機組。但是我們的技術水平還屬于國際上第二代壓水堆的核電技術水平。我國中央領導在廣泛聽取了各有關部門和專家的意見后,做出了我國應積極推進核電發展的決定,并指出:今后我國核電發展應盡快實行大型機組的自主化、國產化,要執行”采用先進技術,統一技術路線”的方針。因此,我們應當在適當繼續建造一些第二代改進型機組的同時,以提高核電的安全性和經濟性為根本目標,盡快實現我國核電技術的升級換代,即從第二代上升到第三代水平;通過自主開發與引進技術相結合,盡快達到自主設計和建造第三代百萬千瓦大型壓水堆核電機組的目標,形成先進的、標準化的、能批量建造的產業規模,優質高速發展核電。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國際上已比較成熟的第三代核電機組都還有不足之處和發展空間。例如,AP-1000的非能動安全系統是先進的,但它單機容量只能到1200MW,是有發展空間的;EPR的單機功率雖然已達1600MW,但它的能動安全系統相當復雜,不是發展方向。我國已選定AP-1000為第三代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的機型,我們在與國外廠家合作,消化吸收引進技術,建設第三代核電機組的同時,還應針對其不足之處和發展空間,立專項同時進行改進和創新,開發出具有我國知識產權的中國品牌的更加先進的大型核電機組。為此,我國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已將”大型先進壓水堆和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列為重大專項。這是國家要全力保證的重大工程,成功后將要產業化批量建造的。
“大型先進壓水堆”重大專項再往前發展,應是第四代的超臨界水冷堆,它的發電熱效率能達44%,單機電功率能達1700MW。在這方面我們也應適當做些前瞻性預研。
總之,我國核電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機遇,我們必須珍惜這個機遇,努力做好工作,為我國核科技和核工業的發展以及國際的核能利用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資料:
鄭明光等 《中國電氣工程大典》核能卷先進壓水堆核電廠篇
歐陽予 世界核電技術發展趨勢及第三代核電技術的定位